為有效微學習課程模組建立學習目標的實用指南


學習目標是教材的基礎單位。


簡介

上一篇文章裡提到,我們看待成功的微學習課程模組,有幾個特質:

  1. 學習目標明確
  2. 容易消化
  3. 有視覺吸引力
  4. 聚焦實作練習
  5. 即時提出回饋
  6. 進度追蹤

我們今天要踏上讓微學習課程內容更有效的道路,就從第一項開始:清楚定義學習目標。

雖然對創作教材而言,需要學習目標聽起毋需多言,但其重要性的確不能忽視,畢竟是攸關整體課程方向、甚至是風格的大事。

不論你是想試試看微學習的課程沙場老將,或是剛入門的新手,本文提供的工具都能讓你寫出良好的學習目標,讓課程內容既有效又有趣。

準備好了嗎?馬上開始吧!

設定、理解你的目標族群

撰寫有效學習目標的第一步,不只是要設定目標族群,更要加以理解。為此,我們可以考慮下面的問題:

  1. 是目標族群?
  2. 他們上這堂課想要(或需要)學會什麼
  3. 他們為什麼想要?動機是什麼?

第一個問題能告訴我們,學習模組是基於何種基礎:我們可以預期學習者現有的程度,我們在教學時需要特別把心思花在哪裡。

第二個問題,則讓我們從學習者的角度,思考課程內容的樣貌。重點是我們要理解他們如何看待這堂課,進而讓課程體驗變得更有趣,也更有效果。

最後,這個「為什麼」是針對學習者對這個課程模組的期望,挖掘學習者踏進課堂的真正動機。以學習外語為例:他們是想增進會話能力呢?還是只是為了升學想通過某個標準化的考試?如果是前者,課程方向會強調聽力理解和口說;反之,就可以加強單字和文法的演練。

回答了以上的問題,通常也就描繪出學習者的形象(persona),就像小說人物設定一樣,是我們課程的主角。我們可以藉此雕琢課程目標,使其符合此形象的需要。

建立 persona 是使用者體驗 (user experience, UX) 和產品設計領域常見的作法,用來想像出使用者的面貌。Steed 團隊會設定數組虛構的名字、職業及工作內容,甚至常用圖庫照片來讓他們更「真實」。當設計師心裡感覺是在滿足真實的需求,往往能領導他們提出更實際的解決方案。

我們從之前設計的一個外語課程,舉出一個學習者 persona 的範例如下:

Sharon Wu
年齡:23 | 職業:學生
Sharon 是美術系的畢業生,喜愛法國文化,今年夏天想要法國旅行,體驗在普羅旺斯的生活,也看看自己是否是要在那裡深造,攻讀碩士學位。她已經通過 CEFR A2 法語檢定。

定義期望成果

現在我們認識目標族群了,課程模組的起點已經具備。接下來,我們要定義課程的終點——成功完成學習之後,我們希望學習者到達的地方。根據上面設定的學習者 persona,用一個段落概略敘述一下預期的結果即可。

回到我們的外語學習範例,概略的敘述可能像是:

在學習模組結束時,學習者能用法語講述上星期發生的事情,用到的時態和表達的時間相符。

細部拆解

一旦我們有了學習模組的梗概,我們就可以將其拆解為更具體的學習目標。這裡需要注意,學習目標必須要簡明扼要,而且要可以有所行動

簡明扼要在於減少模糊地帶,可以讓學習者了解此課程模組是否適合,對教材作者來說,也可以確保寫作方向和目的一致。

至於學習目標能有所行動的原則,可以確保我們在撰寫適合微學習的內容。還記得開頭提到的,微學習課程模組的焦點在於互動的練習。能有所行動的學習目標,正是學習者能實作的對象。

再回到我們的範例,這個部分其實滿容易設想的,來看一下之前我們定義的結果:

將基本的移動動詞變化為複合過去時 (passé composé)

檢視與微調

我們把預期成果分解為幾個學習目標之後,接下來要來測試一下。

首先,我們要定出這些學習目標的順序。可以按照對學生的難度、觀念的複雜度,或是照思維的階層(例如記憶、理解等屬於較低階,應用、創造則屬於較高階),依次排序。

再來,我們要確認這些學習目標,是否如上一步所設想的簡明扼要、能夠有所行動。可能的話,可以請其他的課程設計人士及相關科目的專家提供建議,可以以下面這些問題為主:

  1. 學習目標是否能答到期望的成果?
  2. 學習目標是否小到適合微學習,還是需要再細分下去?
  3. 反過來看,學習目標是不是具體到值得被單獨列為一項,還是其實可以和其他目標合併?

還是要回到我們的外語學習範例看看。比如說,我們會發現上面提到的移動動詞範圍太小了,稍微複雜一點會更好:

複合過去時的動詞變化:規則動詞 + 幾個常見的不規則動詞

定義評量標準

現在學習目標的清單已經就緒,在課程結束時,我們可以想想要如何判定學習目標有沒有達成。

還記得我們說過,測驗、實作練習等互動模式是微學習的基礎之一,評量不僅為了互動而互動,也是給學習者在課程模組完成後,有一個自我評量的機會。

我們的外語學習模組範例,評量可能進行如下:

複合過去時的動詞變化:規則動詞 + 幾個常見的不規則動詞

練習

  1. 閱讀一段用複合過去時寫的法文段落,選擇正確的意思
  2. 翻譯用複合過去時寫的法文句子
  3. 用複合過去時把句子翻譯成法文

大功告成!學習目標準備好了,我們的課程模組往成功邁進一步。

別忘了微學習的特性

結束之前,還有一點值得一提:學習目標必須要能適合教學的方式。

設計微學習的學習目標的時候,還有幾點要留意,微學習和一般數位學習的相異之處:

  1. 焦點:微學習課程模組通常聚焦在特定、小範圍的主題或技能,最好也將預想的學習成果集中鎖定。
  2. 課程長度和速度:每一堂微學習課程要能「一口吃下」,大約 15 分鐘內就要能完成;另一方面,整個模組和其學習目標也必須保持精簡。假如有點切得太大塊的疑慮,最好把課程拆解成更小的單位;否則結果不是一堂課太長,就是模組塞了一大堆課堂,反而失去重點,或讓學習者一頭霧水。
  3. 實際運用:稍早我們提到,微學習課程模組著重實作,相對來說,學習的成果也應該著重實戰技巧。簡單聽課往往不足以達到微學習的目標,學習者需要的是步出課堂之後可以在現實情境應用的技能。

總結

本文以從上而下的方式,探討如何為微學習課程模組寫作學習目標:

  1. 選定目標族群:想設計出焦點明確的課程,不僅要基於學習者的現有知識,也要注意學習的目的和整體動機。
  2. 想定課後成果:我們概略上想要學習者達成什麼?就從課程的終點來理解整個過程。
  3. 細部分解:把這個成果分解得更短小,每個部分都代表一項學習成果,下一步再進行微調。
  4. 檢視及微調:檢查看看分解的結果,再調整一次,成為定案的學習成果清單,過程中不妨尋求其他課程作者或相關專家的意見。
  5. 決定如何評量:要怎麼知道學習者有沒有達到設定好的目標呢?寫下幾個評量的方法。
  6. 記得這是微學習:我們訂定的課程目標,最終會成為一系列的微學習課堂。設計課程的過程中要注意,課程焦點夠明確嗎?一口吃得下嗎?夠注重實作嗎?

總結來說,學習目標可說是微學習課程模組的指標。對學習者而言,可以提供清楚的方向,也明確列出預期的成果;對課程作者而言,也能藉其引導來設計課程評量,確保課程成效。除此之外,學習目標也能告訴學習者,課程與他們的關連性和價值何在,同時也說明了會有哪些學習活動要進行,學習者更能積極、持續的參與。學習目標能強調學習體驗的焦點所在,加強效率和實際效果,進而促進學習成就。